科技制造业发展变革及应对
时间:2017-04-13 来源:世界经理人
三大新趋势
  在这一新旧范式交替的时代,智能手机、社交网络、3D打印、智能家居等一个个革命性的创新概念急速地改变了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诸多行业。谷歌、Facebook、腾讯等一个个新贵崛起,与此同时,一些曾经的大佬却因无法跟上新趋势而陡然衰落。

  因此,中国的制造、科技企业迫切需要认清当下及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IBM副总裁、电子行业总经理、IBM行业学院专家PaulBrody认为,全球的制造、科技行业都面临着价格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需求愈发个性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兴起的趋势,而推动这些趋势发展的动力就包括全球供应链的变革、互联网等多渠道营销的运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兴起。

  “世界工厂”的地位让中国制造的产品行销全球,但只是“代工厂”的现实则让中国制造商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在全球产业链高端的话语权,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而产品研发更新速度加快,电商等互联网销售模式的兴起,更增加了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更加明确,更加趋向个性化,如今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已经进入消费者驱动的时代了。以往生产商简单依靠功能集成、技术叠加去撬动需求的模式已经越来越更不上时代。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疑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从Facebook192亿美元天价收购移动社交软件Whatsapp,谷歌高价收购智能家居创业公司nest中便可看出,下一轮的制造、科技发展将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


三大推动力

  推动这些趋势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很多人或许会不假思索地认为继续是摩尔定律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我们逐渐发现,硬件性能的突破已经不是在竞争中胜出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Paul看来,有其他更多的因素对制造、科技行业起着颠覆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供应链的变革。(科技)制造业是一个冗长而复杂的供应链条,这一链条的建立和成熟曾经让制造商们获得了竞争优势。但3D打印、智能机器人(行情股吧买卖点)、开源硬件等新技术与新生产模式的诞生,使得生产制造的方式逐渐发生根本变化,并向“软件定义的供应链”(SoftwareDefinedSupplyChain)转型。这一变化,按Paul的说法,标志着供应链革命的开始。

  借助软件定义的供应链,企业可以突破传统模具制造、机械(行情专区)化生产所带来的物理束缚,而通过3D打印等手段,以更低廉的成本、更简单灵活的方式、更小的批次、更快的速度来制造产品。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供应链响应市场变化的时间将大大缩短,成本将大幅降低,从而能够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小规模生产的最新产品。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软件定义的供应链”发展就意味着可以更快速获得定制化的产品。

  但新技术对现有的供应链是否真的具有革命性影响,许多人仍有怀疑。如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便曾直言3D打印只是噱头,无法大量生产用于商业用途。“如果3D打印真有用,我的‘郭’字倒过来写”,他说。对此,Paul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3D打印专利权的陆续到期,五年之后3D打印的成本会降低80%,十年之后还会降低90%。这样一来3D打印商用的可能性就将大大增加。

  遵循着这一假设,Paul和他的团队将打印机、显示器、手机和助听器这四种产品拆成元器件级,每一件都进行三维扫描,看能否用3D打印机打出来,打印出来以后能否用低成本、高效的组装机器人进行组装。通过这一实验发现,通过这一模式生产这四种产品成本都不低,但五年之后随着3D打印的专利保护过期、失效,生产成本会降低,而十年之后可以比传统生产成本降低23%。

  除成本降低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生产每个产品所需要的最低生产量大大降低了。这样一来,企业的竞争态势会有深刻变化。在价格保持竞争优势的情况下降低生产、库存的风险,并能更迅速响应市场变化。

  当今对制造、科技行业发展的另一大影响因素就是电子商务。据Paul的观察,电子商务已经从第一阶段进入到第二阶段。目前的主流电商模式是复制和模仿了以前百货公司的模式,将其搬到了网上。

  未来,Paul认为制造商和品牌商将会越来越直接面对自己的客户,他们与电商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简单而言,制造商和品牌商将通过线上和线下O2O的模式将产品和服务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提供的体验是品牌化的、独特的,而不是像亚马逊等平台的同一性的、商品化的体验。而与此同时,像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巨头,也会伺机进军平板电脑等硬件市场。

  电子商务进入第二阶段,除了给予了制造商和品牌商更多的营销渠道,另一大作用就是企业的生产研发从“由内至外”转向“由外而内”,成为消费者驱动的格局。

  Paul认为的第三个驱动因素就是众筹和众包这样的新兴商业模式的兴起。“众筹”作为筹资和预销售的全新模式,可以帮助有创造力的中小企业、创业公司快速成长。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创业投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企

  业无需出让哪怕只是1%的股权。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检验产品市场接受度的绝好机会。因此,“众筹”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而“众包”则可以让企业有效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在仅保有核心业务与设计部门的情况下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产品的生产、运输与销售。

  “众筹 众包”的模式究竟是极客们的玩物,还是具有严肃的实用性?Paul认为,这确实是未来可行的商业模式。比如众筹在2011到2013年的筹资额分别为1亿、4.8亿和7亿美元,增长速度迅猛。同时越来越多的制造型科技企业正运用硅谷团队的创意、深圳团队的设计和生产,构建全球协同的供应链。